当转身离开时,才发觉原来自己是那么的不舍。
就像是连载了六年的漫画,突然完结。
所幸不是作者死了。
作者该是去寻找新的素材了吧。
所以,本周数码重映。
当我还很小很小,身高还不到一米五,需要踮起脚尖儿才看得清告示板上的内容时,我在一张薄薄的纸的角落里瞅见了一个名为“计算机兴趣班”的东西。
从此,踏上不归路。
依稀记得第一堂课,形形色色的人挤在一间窄窄的教室里,兴奋地揣测着,而当老师的口里说出几个诡异的单词时,所有人脸上无一例外地写满了错愕。那时的我还只会用电脑玩玩游戏,而当有人无情地掀开这些程序表面的光鲜,展示背后刻板、干涩的一行行代码时,那种无法描述的冲击,给我一种极大的震撼。
而对一些人而言,是失望。至少,从第二节课开始,人数就如底数小于1的指数函数一般陡然减少。或许是原来育才机房的游戏太乏味了吧。
我没有离开,准确地说,没有想过要离开。或许就是这样,莫名其妙的一个信念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当天我就买了一本教材,书名我早已忘记,只记得封面是一个大拇指。回家后央求父母打开电脑,下载安装运行Turbo Pascal
,一气呵成。一片澄澈的深蓝溢满了整个屏幕。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随便找了个程序就敲了上去:
var
s,i:integer;
begin
for i:=1 to 100 do;
s:=s+i;
writeln(s)
end.
在我的记忆中,我花了半个小时来研究答案为什么是100
而非5050
。这导致在接下来的一周中,我看到蓝色就想吐。
从那时起,就算与OI邂逅了吧。虽然当时还不知道OI这个词。如果上天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想我不会多打那一个分号。
一定。
刚开始学语言那会儿,一有空就会翻翻教材,周末能碰电脑时都在写程序,那时候写的程序还是蛮有趣的,很多都是在命令行窗口里画各种图案,很好玩儿。比如这个:
1 2 3 4 1 12 11 10
12 13 14 5 2 13 16 9
11 16 15 6 3 14 15 8
10 9 8 7 4 5 6 7
可以说,学业之外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与OI共处的。那时感觉就像一对小情人,没事儿就一起腻歪,没准儿还是两情相悦呢。当然,父母老师都没怎么把这当回事儿,仿佛明确知道这段情不会很长久似的,这也使得我能经常与OI“幽会”。
“幽会”的时光总是美好的。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因为眼界的狭窄以及自信心的过度膨胀,做了一些类似水仙花数
的题目后,我以为OI也就不过如此。就像是约会次数过多反而过快地丧失了新鲜感,我慢慢地投向了另一个更加诱人的怀抱——游戏。
那时,我们可以在别人午自习的时候到机房去。玩儿游戏这种事情一般都不是一个人能干了。于是,我在这个机房里认识了Hobo,当然还有同班同学llw,以及trc、zzh、zey等等,可以说,我们不仅仅是兴趣班的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更像是CS的队友。初二整整一年的中午我们都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竟从来没感到厌倦。这件事当然也是我们那会儿心照不宣的秘密。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称为是“战壕中的友谊”。这是种多么特殊的情感啊。
当然,结果是我们在初二那一年的NOIP能没有拿到一等奖。不过那时NOIP也仅仅是一个比赛,我的想法也是玩玩而已,于是考完后我仍然把OI冷落在一旁。回想起来,初二结束时,会的算法没几个,CS的枪法倒是练得不错。
到了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往机房跑的次数都少了很多,与OI的那段情也就不了了之了。那一年的NOIP我仍未拿到一等奖,原因是快速排序写错了。记得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莫名其妙地哭了会儿。头一回的有了后悔的情绪,不过想想,这不也是我应得的么。
后来,过了很久我才意识到,初中时的这段时光,若好好与OI相处,而不是荒废在游戏上,该是件多好的事情。
一定要过去了才知珍惜么。
考完中考后,因为可以直接去七中,所以也没啥压力。没出去玩儿,每天宅在家里。无聊了几天后,偶然翻出了蓝皮书,本着闲来无事的想法就又开始写代码了。
那本书也就讲了些简单的数据结构,栈啊队列啊树啊图啊,还有搜索,深搜广搜启发式,都看了看,照着书打了几个程序,感觉也不是很难。有一天在网上翻着翻着就找到了TYVJ,一个对于初学者还算不错的OJ,就开始按着题号从小到大做了。记得那时在网上看到一个叫“背包问题九讲”的东西,第一次知道原来动态规划不只是数塔和最长不下将子序列,也是第一次,我体会到算法的神奇,被一些优美的算法所震撼。
然后,就是七中举办的竞赛学科夏令营,其实就是选理科实验班。
我被分在一班。在这一周里,我认识了我的同桌,后来她成了一个生物大神,还认识了比Hobo还要高的llx,即霄哥,虽然看着严肃无比,但是后来我们发现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萌物。
夏令营中有一节大课是讲关于信息学的,我记得那节课我异常兴奋,跟同桌说这说那,似乎还提到了背包问题,而霄哥就坐在我后面,一言未发。若不是教练张老把他叫上台去,我还没发现他呢。
之所以叫上台去,是因为他要跟着学长们去参加NOI。
我那时只知道有个比赛叫NOIP,分普及组和提高组。
那种发自内心的难以置信的震撼,让我认识到,我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井底之蛙,像个傻逼一样在那装腔作势班门弄斧。那一段时间霄哥在我心中就是神一般的偶像级人物:首先是神一般的海拔高度,然后带着一个ThinkPad,早已与张老以及Tim开哥等神牛熟悉,抽屉里面两本绝版的书籍,还有电脑里形形色色的资料,包括一些当时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算法……
夏令营的重头戏当然是各种考试。信息学这一科的考卷可以说颠覆了所有人对考试的印象,不走寻常路的题目设计,诙谐风趣的题目描述,还有奇葩的加分和不限格式的创作题,后来我们知道这是学长们出的,而且还很没节操地在黑人。题目很难时间很短,第一次体会到考试时计算自己能得多少分而不是扣了多少分,考完之后Hobo和我的一致反应是,两年之后轮到我们出题时,狠狠地虐一下下一级的同学。
说不定这还是支撑我走下去的直接原因呢。
然后那个暑假也没怎么玩儿,具体怎么过的我也不清楚了,只记得,夏令营时认识张老后果断去问并查集时没有得到回答(后来知道原因是……),开学前几天到学校参加集训,看见霄哥在刷一个名为USACO的网站,然后帅气的whr学长给我们讲课。就那么几天,认识新的同学,得到新的资料,感觉就像是重获了新生。
于是,再次与OI相遇。从此,也走上了一条——
节操掉尽的不归路。
刚进高一时,精神状态极佳,每天刷完高考科目还要忙里偷闲搞OI。一周有那么几个晚自习就是泡在机房的,和学长学姐们一起考试,然后听他们讲题,偶尔自己也可以发表一下看法。听到了很多新名词,线段树啊强联通啊,然后竞赛课时就拼命地找资料来看,找题来做,同时也在做USACO还有TYVJ,每做出一道题都会产生相当的自豪感,然后碰到不会的题去找题解时,也总是能发出“我去居然还能这样搞”的感叹。那种每天都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的状态,活了十七年也没碰到过几次。
那是一个如胶似漆啊。
因为当了半个学期的资产阶级大学霸,半期考试考得不错,然后也正赶上NOIP在两个星期后,因为成绩比较好看班主任也比较爽快地批准了我们停课备战NOIP。那几天的节奏基本上就是被虐得死去活来,偶尔人品爆发能做出几道题。第一次的停课经历是难忘的,那种可以抛开一切顾虑,专心致志扑在一件事情上的感觉,是一种幸福感混上青春的热血的味道;而更加难忘的,是以那种志在必得的心态参赛,却因为最简单的题做错而与一等奖失之交臂时,那种遗憾和后悔。
现实的残酷在那一刻显露无疑。之后的竞赛路上,也能看到人来人往,有的人因为一时失误痛哭着带着遗憾地离开了,有的人因为执着于梦想坚持下来却撞得遍体鳞伤。但这也正是青春不是么,那种不碰壁前绝不回头的气概,那种可以为了梦想而不计得失的勇气,那种即使受伤也不轻言放弃的倔强,失败了也能够在回首时,坦然地说一句,我奋斗过,我无悔。
NOIP结束后,大病一场。身心俱疲,但感觉还可以继续走下去。
于是又回归了正常的生活,早起上课做作业完了搞搞OI,虽然辛苦可也乐在其中。很庆幸那段时间节操还是很正常的。
直到那一年的冬令营。
吉林。长春。吉林大学。第一次去东北,也是第一次参加这种全国各地的OIers聚集到一起的信息学活动。出人意料的寒冷、干燥。第一天晚上和霄哥住一间房,暖气弄得人很不舒服,于是睡得不好。另外,据Ted爆料,游总在房间里面赤裸上身,时不时将半截身子探出窗外,然后Ted还表示在半醒半睡之时听到谜之键盘声……
至于游总那天晚上切了几道题我就不记不得了。游总那几天就穿两件衣服,穿着透气的运动鞋在雪地里飞奔,Ted表示我们应当对游总来地球的目的表示质疑。
然后正式报到时分的是四人间,Ted游总霄哥还有我住一间。
冬令营的授课质量非常高,尽管几乎听不懂,基本上就是上面的老师讲一些神一般的东西,我还没把题目弄清楚就有前排的集训队员举手发表神一般的回答了。我硬挺着没有睡过去,但是头顶正上方的空调配合四周的暖气让我找到了夏天的感觉,为此丁妈还送了Ted和我一人一件短袖。而上课期间的晚上则有集训队员的命题答辩(“在WC答辩”的梗也正是如此了),当时听的感觉只能是震撼,有一点点听懂都会欣喜若狂。最后一堂课(貌似是lrj神犇讲几何?)我居然发烧了,于是又体验了一把在外地生病输液的赶脚,我也给自己考试考差找了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23分。当时还发了附有名次的成绩证明,也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而霄哥凭借提交答案题怒拿50于是进了前50名。于是又一次感受到世界如此之大,任重而道远啊。因为心情不是很好,于是和游总逃了晚宴,跑到外面吃面去了。
说到游总……之前不是提到了四人间么?
游总在寝室内半裸着写题看片做俯卧撑我就不说什么了吧……
游总钻进浴室后滑倒产生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我就不说什么了吧……
可是某天熄灯后你跑到那谁的床上躺着是个什么情况!
导致那谁只好果断去睡你的床啊啊啊!
你能告诉我为毛过了5分钟你咻地从床上钻起来直扑回你的床是个什么情况!
然后就是剧烈的摩擦声啊啊啊!
我就不说我开了灯后我看到啥了吧。我还是负责任地告诉尽情脑补的同学们,游总大概或许似乎应该还算是直男的吧。
此为史上那不为人知的“圣斗士大战小斗士”事件。因为年代久远,图像和影音资料已经失传。
于是冬令营就略带着一丝不平凡结束了。除去对我节操的影响,冬令营给我最直接的影响,一是让我写了整整一年的zkw线段树,写到恶心,二是让我回到学校后参加了八门功课的补考,补到吐血。
回头来看,一进高中,与OI就莫名地神展开到胶着状态了呢。
那其实是一种新鲜感。吧。
高一下过得很平凡。没有停课。于是只有利用不多的空余时间搞OI。不过不是当年那种偷情的感觉了。
是很平静的热恋。
半期考试后就停课准备省选了。没去CTSC、APIO和FDU的ACM邀请赛,于是也没能围观到游总在东方明珠上做俯卧撑。安安心心准备省选。那时也是终于在305找到了一席之地,和T神开哥霄哥等共处同一个屋檐下感觉进步真的很快。从他们的交流中也杂七杂八地学到了很多东西。虽然大部分时候我跟不上他们的思路。因为水平差异,省选还是果断挂了。惟一感到稍微高兴的是自己YY出了差分约束,其他的什么写暴力数组开大导致MLE,什么分类讨论的找规律题没做出来,什么伸展树写错使得裸数据结构题没分,果然还是考场经验太少啊。
霄哥选择拿一个D类去NOI。我选择回班上去养猪。
结果养了不到两天,急性阑尾炎又躺医院里面去了。尼玛这每次OI系列考试考完都要生场病,坑爹啊。还好手术比较顺利,我出院时有个跟我同时入院的因为麻醉药打多了还没醒过来。
瞬间就有种差点就死了的赶脚。
然后高一剩下的一点时间只好与高考科目斗争了。短暂的离别过后在那个暑假我重新投回了OI的怀抱。也就是那会儿,我在所有的网站上重新注册了ID。
zcwwzdjn。乱码背后是那时的我内心的真实写照。
不提那些,于是我从头开始做USACO,刷HDU和八中OJ,七月份跟着高二的一起NOI训练,虐别人和被别人虐的时候都有。于是八月份的时候搞完了USACO,临近开学时又有NOIP集训,那时我刷的题还是比较多了,做NOIP难度的题要得心应手了许多,同时霄哥不在,我也可以小小的得瑟一下,讨论时也讲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练了练口才。貌似还写过一篇关于分块的小论文,缘由是用块状链表写维修数列居然是八中OJ上跑得最快的。
突然想起,还跟Hobo兄在人人上开了情侣空间。(那棵情侣树好久没浇水了的说)
然后就高二了。在第一节竞赛课上,看到了或熟悉或陌生但脸上无一例外地写满憧憬的新高一的学弟学妹们,似曾相识。所有人怀揣着同样的梦想一齐上路,但又有谁在一开始就能想到,离开之时的孤单与黯然。每一届的剧情总是那么相似,无情的现实却还是孜孜不倦地欣赏着自己的杰作。
沧桑也不过就是看着其他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你走的路时那种淡淡的情愫罢了。
不管怎么说,新高一的同学们给我们这个团队注入了正能量,我也像打了鸡血一般,为了OI翘掉了晚自习,每天玩儿命地赶作业,剩余的时间便是疯狂的刷题,从TYVJ逐渐变成了BZOJ、TopCoder、Codeforces,每周的竞赛课心血来潮时也会给新高一的同学们讲讲一些简单的算法和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者出一些简单的测试题,绞尽脑汁地在题面中整蛊。说来还是头一次体验“学长”这个有着万千故事的角色呢。
一晃儿就到了半期。半期考试应付得有些心不在焉,半期前几天就开始NOIP的训练了,于是我去考场前总会先去把题目看一看,然后赶在发试卷之前滚回考试,考完之后又火速赶到机房写点代码。现在想来那时的热情真是不可思议。半期的成绩相比之下不算很好,不过还是顺利地请了一周假,准备NOIP。
NOIP集训前的那个周末霄哥、Hobo和我还组了个队去ACM的成都区域赛打酱油。林老作为领队带我们去,结果林先森果断没搭上车于是没去成领队们的欢迎晚宴,然后又发现发给他的衣服可以当裙子穿,然后我们入住公寓时旁边的哥们儿果断来了句“你们领队呢?”直接让我们憋到内伤。最奇葩是我们住的那间公寓在顶楼,有一个很洋气的天窗,结果因为睡觉是忘关了,偏偏又从下半夜开始下大雨,我的电脑和手机不幸进行了一宿的水洗,电脑我拿回去烘干了三天才敢开机,手机当时开机时就呈现出了上个世纪的电影效果,不过因为是诺基亚,最后吹一吹就能用了。
比赛的话,经验不足再加上Hobo和我基本上给霄哥帮不上什么忙,最后的成绩是铜牌的前几名,再一次体会到这个圈子内的牛人真是多。
回来就是NOIP的集训了。这次集训我惟二记得的事儿,其一是某场模拟考时根据强联通算法YY出了双联通,其二便是训练结束后的颁奖,霄哥当仁不让地凭借稳定的发挥和超群的实力拿到一等奖,奖品是一个大大的本子,而二等奖被我和Ted瓜分,奖品是一个不那么大的本子。
其实还记得一件事,霄哥某天很神秘地告诉我:“我觉得NOIP要考插头。”
在我被水呛着的间隙中我瞥了一眼他的电脑屏幕,有一张图是若干参差不齐的六边形。
再一次走入NOIP的时候,我比一年前沉稳了许多,一改当年飞扬跋扈的形象,却是让很多人觉得我自信心不足。第一试看到Mayan这题,写前狠狠地诅咒了一下出题人,写完之后果断收回之前的诅咒,怒感激出题人玩儿的不是其他的变态游戏。第二试某题着实让我蛋疼了一下,最后没被表象迷惑写了部分和,事后知道Ted写的树状数组,霄哥写的分块……深刻理解到保持思想单纯的重要性。
然后蛋疼地等了一个星期。这个星期我对任何让我估分的人都只是笑一笑,我可不想重蹈覆辙。最后成绩还是挺理想的,530分,过了6道题中的5道。而发挥一向稳定的霄哥却只有430,然后高一的钟神怒拿470左右,一心高考的Leo也是那个分数段。送走了很多NOIP失利的人,也看到很多人在NOIP后坚决地选择了OI这条路。NOIP作为所有有梦想的OIers必须经历的第一道关卡,它的意义,果然非凡。
NOIP后会班上上课颇有些心不在焉。语文老师(作为语文课代表,跟老师的关系那是相当不错)和我聊天时,问及我的想法,我的回答是,我想继续在OI这条路上走下去,而这带来的结果上,在可预见的未来的某一天,也许就是下学期,我可能就会完全地离开课堂,付出百倍的努力在OI上。她沉默了一会儿,说,王迪啊,既然你可能只有半个学期留在班上了,就把心思都放过来,付老的课你是上一节少一节啊。
我一愣。
年轻人的眼光总是喜欢向前,不只是因为未来无限的可能,还是因为不想面对一些不堪的往事。所以总是会在失去后,才想起珍惜。
忽然觉得,总应该珍惜眼前,不要让可预见却尚不可即的未来左右了你现在的态度。
于是,NOIP后,回到班上,再一次与OI疏远,因为我意识到,我在高中的班级生活,或许就只剩这半个学期了。多年之后,也就是现在,总会有一些影像闪过脑海,想起那个二二的小组,那些一起嬉笑打闹的同学,心底最柔软的地方遍冷不丁地被触动了。
期末,我以一份几乎完美的答卷,几乎完美地收关。
至于为什么是“几乎”呢……不提。
入冬。
头一次在除夕夜没看春晚。去做了USTC的除夕挑战赛,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除夕夜做比赛,别有风味。
就仿佛处于另一个世界。
春节过后,紧跟着就又是冬令营。各种课还是很无聊,不过能听懂很大一部分了。晚上又加了一个营员交流的环节,各种神牛各种秀存在感各种理性愉悦,心里想着这是自己无论如何都达不到的境界吧。
考试当然还是考得一塌糊涂。1.5道提交答案题创下历史引来无数吐槽,游戏题最后竟是依靠人类智慧。再次体会到OI比赛题目风格的多变,那时就暗自下决心要努力成为能适应各种题目风格的选手。
结果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这个目标。
和往常不同,冬令营结束后我们没有回来,而是去了上海。上海滩的夜景很漂亮,说起来我和Hobo还在那儿丢失了一句话,至今没想起来。
上交的闵行校区很漂亮。见到了俞老板,还是众上交神牛。记得训练用的是他们正在开发的OJ,不停地出bug,于是我们一边比赛他们一边调OJ。不过每天早上去的时候OJ都会变得漂亮一点,或许这个OJ还是现在上交OJ的原型呢。
情人节在上交度过。什么都没有发生。
然后去了复旦。复旦居然也有个曦园。或许是季节问题吧,去的时候学校里各种光秃秃的数目,很是萧瑟。
那个负责ACM的老师(突然想不起名字了),口口声声“的话”,让我们憋到内伤。
也是做了几场ACM的训练赛,貌似还有一场是ZOJ月赛,我跟钟神组的二人队,理所当然地被虐了。
在外漂泊了将近一个月吧,终于回成都了。这时开学都有好一会儿了,所以顺理成章地停课了。全面停课,除了早读、午间十分钟和班会。
即便如此,和班上的距离还是逐渐越来越远。形同陌路。
就像是蜜月时都会离开家去旅游一样。
不过我踏上的却不是旅游的路。而是一条修行的路。
于是开始了一天又一天泡305的日子。先是把各种知识点分类梳理了一遍,对每种算法选了一些题来做。接着跑去做HDU的ACM Steps,发现之前卡住的一道暴搜题异常好写,之后的题大体做得还是很顺利的,也学到了一些技巧,当然最后又卡在了搜索上。然后在省选前开始做八中OJ,出乎意料的发现很多题都不算太难。
省选前的这段时间我是非常努力的。从早上的第一节课到晚自习结束,甚至直至睡觉前,心无旁骛地,开题写题,几乎保持着一个高速刷题的状态,也有过一日十题的所谓“壮举”。那时是真正的不知疲倦,不会休息,不懂调整。有时做CF没做好,会跟自己怄气到凌晨四点,然后六点半又起床去升旗仪式。也不知道是哪里来的热血,能支撑我这样的状态从二月一直到五月。
直到内心世界轰然倒塌。
省选还是考得很好的,只是第一名是一个女生,略微冷门。省选完忽然觉得有点身心疲惫,可是又不敢放松绷紧的弦,因为NOI就迫在眉睫了。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又再次出征。
先是CTSC和APIO。还是第一次住进燕山大酒店。住处莫名其妙地跟自己学校的分开了。和两个河南的神牛住一起。CTSC时领略了12人集训队竞争的激烈,精彩的论文答辩,刁钻的试题(我就不吐槽电路题了吧),然后差一分银牌的成绩,我只能苦笑着看台上状态正佳的霄哥,领取金牌证书。
相比之下APIO的阵势就更加浩大。虽然课程内容就不那么有趣的。在一节讲NPC的课上和同学讨论了一些奇奇怪怪的概率问题。惟一的看点恐怕就是正好在APIO时举办的智能体大赛了。膜拜了打飞机游戏中各种犀利的AI,YY着以后自己也能写个AI来和别人打。
竟然不久之后就实现了。
APIO考得还是不好。不过因为国内数据太水,得了不少分,擦线拿了国内金牌。后两道题到现在我都不会做。
然后是SJTU的夏令营。用户体验除了食堂的口味还是很不错的。各种讲课很无聊(其实是听不懂)。认识了很多久闻大名的人物,像kAc这样的巨型神牛。两场考试发挥得很差,第一天有诡异的精度问题,第二天不知是哪根筋抽了认为二叉树的高度不可能很高。于是就跪了。然后俞老板只要前七名,对于我们这些渣渣不屑一顾。甚至霄哥不愿意签协议还让他非常不爽。
当问及考试形式的时候,俞老板如是说:“OI那种做多少给多少是小孩子的游戏,我们要玩ACM这样大人的游戏,你既然开了一道题,那么就有责任把它完完全全地解决。”
我是无言以对。
从上海回来,得知要参加政治和通用技术的会考,本想休息一下,却整整三天都不得不去背书。考完之后紧接着就又要离开了。
接着,就又来到了北京。清华夏令营、北大夏令营,以及八十中的集训。
先说八十中的集训吧。好像每一场考试我都考挂了,有一场还可笑地打错了一个常数。cqx的网络流建模还是令人大开眼界,各种递推题也听得很爽。然后我和霄哥还去讲了FFT,不过应该很少有人听懂。认识了一些人,寝室里还有一位沉默寡言的,邀请他来一起做CF,结果直接就拿了Div 2的Rank 1。后来他进了国家队……
还有萌萌的pty,跟他讨论了很多东西。挺开朗的一个人。
在八十中过得挺充实,也挺累。经常是一个人准时起床,然后一个人去吃早餐。偶尔会有一点淡淡的孤独感。
再说说THU的夏令营。THU果然还是很喜欢黑隔壁的PKU的。考试有一道题是KD树即视感,可是我不会。然后我没看board导致我没开最简单的第三题。毫无悬念的跪了。那天晚上组织成一个又一个的小班玩游戏,谁都知道,这是给loser准备的——考得好的人都被叫去面试了。
坐在那,心不在焉的。碰着谁表演些滑稽的节目也没啥笑的心思。就是,很失落。
从省选考完一直到七月中旬,我没有考好任何一场试。
人在挫败时,难免就会停下来,细细思索,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条路。那时心里对OI产生了莫名的倦怠,若是再有什么打击我说不定就真的掉转头回到班上去了。
但,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怎么能当逃兵呢?
在离开北京前参加了PKU的夏令营。这一个星期,令我难忘。
就像一个真正的班级一样,有一男一女两个萌萌的辅导员,然后还要竞选班长和小组长。我成为了一个小组长,而班长则是因为承诺会给每位同学一瓶可乐而得到了相当的选票。
虽然我到现在都没要到那瓶可乐。
然后每天各种集合报数,这种枯燥的工作之于我竟像是一种生活的调剂。然后同为组长的gtk、zhq还有lkf,互相跪来跪去,也别是一番风味。当然还可以黑lyd和shy,各种调侃各种搞笑,一切都是那么轻松愉快。
久违的班级气氛。
不过考试依旧还是很累,两天四场考试,三场个人赛一场组队赛,个人赛是八道题,组队赛是丧心病狂的三十道题,还有一场笔试。虽然我没有一场考得特别好,但是因为每一场都没什么失误,所以最后排名很是理想。
久违的胜利。
那天晚会,leo、RapiD还有我上去唱了一首爱在编译前,虽然调跑得相当厉害,但是通过这种方式的发泄,我终于又找回了自我。
最后直接签了PKU。蜜月嘛,就是要一个Nice Ending嘛。
这可能也是我选择北大的原因吧。
又是一轮漂泊的结束。NOI的临近也宣告了蜜月期的结束。这段时间,心情和状态都是跌宕起伏的。
真正的蜜月也会是这样么?
2012.07.25
09:55 飞机在晚点55分钟后终于从成都出发,突然意识到,NOI就这样突兀而自然地开始了。
12:20 终于到达了上海浦东。海风大得惊人。阳光很好。精神不错。好像饿了。
17:50 经过地铁和高铁的折磨后来到了地面温度高达39.2摄氏度的常州。没想象中的热。
出火车站没几步就到了椿庭大酒店。冬令营的时候也是在这里啊。
23:20 困了。这天气也太干燥了吧。喉咙像是要燃烧起来。明天有和常州高级中学的友谊赛。睡不成懒觉。囧。
2012.07.26
06:50 干嘛得起得这么早啊。太阳晒得惊人。成都果然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08:00 在常高考试。这是所谓的友谊赛?乱糟糟的,吟诗的也有,唱歌的也有,跪得膝盖都找不着的也有。
14:00 居然Rank1?我们学校居然包揽前四后三?囧死。
刘启鹏(上古神牛)讲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是比较有趣的。
20:30 好像在八中OJ囤够题了,交之~兴奋!然后得到一个超过日提交次数限制。给耒阳大视野跪了啊。
22:30 囧。怎么困了呢。
2012.07.27
06:50 太阳兄敢不敢温柔一点?
08:00 曹文老师说是考前信心题。看着也不太友善嘛。
13:00 居然AK了?岂不是在NOI前就把人品耗尽了?这几天再做点好事得了。
14:20 把昨天没交完的题都往八中OJ提交了。在NOI前终于达到了500题。其实也只是个数目上的追求而已。
17:00 在同学寝室里把才出的奥特曼剧场版给看了。卡得一X。居然还是中文配音。无力吐槽。
22:30 随便看了点写了点题,然后看了几集柯南。没事干了。滚床上看小说得了。明天可以晚起一个小时。爽。
2012.07.28
07:50 终于睡爽咯。今天其实NOI才开始啊,去报到吧。
09:00 Google赞助啊!Google的水杯看起来碉堡了。团体对抗赛居然专门发了纸质题目。希望别被Sample打败啊。
11:00 热死了。
17:00 看了一下午猫和老鼠,又看了点题。怎么有点无聊啊。
21:30 张老和林老要抽背笔试题。囧。
22:30 写了一题动态树。估摸着明天还得写个KM吧。
2012.07.29
07:20 今天算Day0吧。希望笔试顺利。
10:00 无聊的开幕式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槽点是:“如火的热情”以及“晴空万里”。囧。
12:30 切了几道水题。发现还有一些以前想过但还没写的题。拿来活了活手。中午去吃牛排。爽。
14:40 真是在一个类体育场的地方考试啊。不过有空调。去年和前年据说用的都是冰块。
15:00 战战兢兢地开始笔试。其实都是常识啦。
15:40 笔试顺利的拿到了满分。霄哥又囧了。希望他能调整好心态啊。
16:00 练习赛题目好难啊。做不来肿么办。
18:00 回来写了遍KM。题意读错WA了若干发。囧。
21:30 被一道并查集的水题卡了好久。一个是边界问题,一个是居然递归并查集要爆栈。好吧我无力吐槽。
21:40 准备滚床上了。看回电视就睡。突然意识到,Day1就要来了。
2012.07.30
06:30 居然就Day1了耶。完全木有感觉。
07:50 终于进到考场了。比较凉快。桌上倒扣着题目,看着就有些紧张啊。
08:10 第一题怎么感觉和去年兔农一个风格啊,不科学。第三题我居然看到过类似的,开始搞。
10:00 第二题是某种连续意义下的最值,完全不会。看第一题,我靠世纪大水题啊,居然没仔细想。
11:00 第二题想了想三分可以拿40分。然后在纸上写了一大堆导数式子,无果。
12:30 回去检查了下一三题。发现第三题死活跑不出来,瞬间就紧张了,果断造数据调试。
13:04 幸好延时了五分钟,最后发现了一个极度SB的错误。囧。
15:00 查分的时候手都是抖的。还好拿到220, 比上限还多20,第三题数据厚道啊。
16:30 第二题讨论时大家纷纷理性愉悦啊。最后题解没涉及任何高数知识,就是一个贪心。囧。
22:30 明天还是不去那啥嬉戏谷了吧。热死了。
2012.07.31
11:00 我才不会说我今天十一点才醒呢。
15:00 下午继续看SB动画片,做了点SB题。心情愉快。
20:00 和CD大神讨论了几道网络流的题,把以前一些没想清楚的问题给弄明白了。
22:50 看奥运会就把时间耗过去了。早些准备睡了吧。
2012.08.01
06:30 Day2。不会今天过后就退役了吧。笑。
08:05 我靠第二题SCOI原题奉送啊,只是数据规模略大。没细想先敲一个拿60分。
09:00 费用流优化无果。转回去看第一题。想花个两小时A此题再去搞提交答案题。
11:00 非常愉快的把第一题搞完了。结果上厕所的时候心头一紧。看错题了啊。囧。瞬间就紧张了。
12:00 把树的那50分搞完了。可是环非常囧啊。这时已经有些混乱了。
12:50 环写好了但是是错的。没时间调了啊。把暴力交上去吧。
12:58 把一二题都改好,这时还剩了两分钟。于是我直接瞅提交答案题样例,在out文件中乱打PUT。然后就结束了。
13:01 完了要退役了啊。
15:00 查分的时候脚都是抖的。得分148,跟自己预想的差不多,最后一题居然有8分。题都还没看。囧。
15:10 总分468。进前60好像问题不大。
15:15 金牌线468?这么幸运?难道哥是划金牌线的?哈哈。
15:16 求申诉的少年们不要太科学啊。
16:00 好像金牌线定下来了,就是468。爽。
19:00 找学校拿协议的过程不太和谐,在此略过10000字。
20:00 SC这次有5块金牌5个国家集训队啊。这么爽。4清华1北大。被甩了呢。还好还有leo。
22:00 完全不想动团体对抗赛啊。好烦啊。不管那么多了吧。
2012.08.02
07:00 还得起那么早去团抗。凑合参加吧。
07:55 修复了一些傻X错误,就把程序交上去了。反正也是第一轮就会跪的,也不用太在意了吧。
09:50 第一轮竟然过了?是不是还是应该认真弄一下?我跟DQ又写了点新东西,感觉强了很多就交上去了。
10:10 跟预想大不相同,AI脆得来难以置信。算了,看来还真是无心插柳比较有成效啊。
11:00 跟清华招办的老师又谈了半天。囧。此处省去10000字。
15:30 要去彩排了呢。
17:20 什么嘛,就是安排个位置,就花了那么多时间,啥效率。听说南山和四中获奖学校都给福利啊,羡慕。
19:00 一枚沉甸甸的金牌,真是难以置信啊。
19:01 kAc:“人生求存档。”
21:50 和小鲁同学打了30分钟的电话。这小子在新加坡啊,还是很寂寞的。
22:50 在张老寝室待了一会儿,还是滚回去看奥运了。
23:59 NOI2012,终于尘埃落定。
引用了当时写的NOI流水帐。
回成都后很是颓废了一段时间,我甚至都开始看各种动漫的国语配音了。想了很久也没有鼓起勇气回班上去上高三的课。虽说也不是很想去集训队。
况且这时候霄哥转移了战线,在我颓废的那段时间里他写了一个简陋的OJ,然后他开始准备英语,做起了一些出国的准备。
我有点迷茫。于是研究了一阵子霄哥的OJ,刷了点PE,做了些TC,追了几个番,出了几套题,讲了几次课,甚至还打了几把dota。还雄心勃勃地写了各种学习和锻炼的计划,虽然都没坚持太久。
OI逐渐成为一个比较边缘的词。
终于无所事事地玩了一个月后,收到了集训队的作业。居然是CF的泛做,还要翻译题目(教练好坑……),白做了那么多TC的题。然后又开始了刷题的进程。头一次给的题目有很多完全不可做(什么愚人节欢乐赛都来了),然后修正了一下……不过估计还是按题目通过人数来排的。
这些题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多了至少五十发AC。
还是很有一部分题目参考了题解,也有一部分是乱搞过去的。不得不说题目质量确实很高,做了一遍下来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不过写解题报告时才发觉自己的语言功底多么苍白。我意识到要清楚地用自然语言描述一个算法,一点都不容易。
那段时间钟神也在停课。每天下午都会把他拖出去打乒乓球。偶尔也打打羽毛球,霄哥和leo打得很好。我就是去出出汗的……
然后就又是NOIP了。不过,今年我成为了两天训练的出题者。而且,因为和ACM的区域赛冲突了,我任性地决定拉上霄哥和leo去参加区域赛,而不去NOIP。
张老先开始不同意,认为我们应该代表学校去参加NOIP。后来张老做出让步,而我们在区域赛的表现又相当不理想。若不是RapiD拿到了四川赛区的第一名,我想我一定会相当的后悔。
似乎又进入了跟往常一样的刷题节奏。但是感觉却与NOI前不一样的。还是一样的305,一样的居民,同在一个屋檐下却不在心怀相同的事。
突然就怀念起大家在一起为同一个梦想而奋斗的日子了。
很快就来到了清华集训的时候。说是集训,不过就是54个集训队员聚在一起,连着考4场试。当然,我是抱着打酱油的心态去的。
北京的冬天,风儿有些喧嚣。
来到宾馆。走进卫生间。掀马桶盖。啪。马桶盖掉地上了。拧水龙头。啪。水龙头掉地上了。
虐心啊。
虽然住宿相当坑爹,但是中饭和晚饭还是不错的,每天还提供水果,相当nice。考试的机房开了暖气,第一天去的时候穿着秋裤被热成傻逼了,于是果断后来几天都只穿一条防寒裤。
在外面行走时,我翩翩起舞。被冻的。
第一天题比较简单,数据又不是很强,再加上tsinsen的评测机比较给力。莫名其妙的就AK了。OI生涯中惟一一场正式考试Rank 1。
第二天题……代码量貌似都不小,然后第三题的平衡树好像又写跪了,总分只有80。
第三天题……一道裸线段树(但是数据范围坑爹,数据根本没达到那个数量级),一道麻将,还有一道NOIP级别的题?于是就200了。
第四天居然有丧心病狂的交互题。每道题都去搞了些分,虽然第一题应该是能写对的,最后貌似168。
标准分算下来居然能排到第二。这间接证明了OI赛制的不科学性。
不过霄哥因为花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在英语上,这四场考试都不是考得很好。但按照一些人的说法,冬令营那一场考试的分数,足以使排名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后又是日复一日的刷题。此时又重新有了一股力量作为支撑,毕竟集训时考得很好,只要冬令营发挥正常就能进前12。
于是,就又是一年的冬令营。不过,这一次,我是主角。
因为是UESTC承办,我们学校协办,所以我被拖去发言了。附上一段开幕式的发言稿:
成都其实是一座很平凡的城市,它的春熙路天府广场如其他的市中心一样的繁华,它的武侯祠杜甫草堂如其他的名胜
一样的深厚,它的三星堆金沙遗址如其他的遗迹一样的深邃,它的大熊猫也如其他地方黑的黑,白的白,一样的憨态
可掬,不过熊猫与卧龙保护区相映成趣,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绚丽夺目更是作为象征出现在天府广场的中央,三星堆
出土面具的长耳朵长眼睛似乎在诉说着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理想,宽窄巷子在深厚的底蕴中添了一份成都人独有的悠
闲,身处武侯祠的你能更真切的感受到诸葛丞相的鞠躬尽瘁,而各种小吃更给市中心渲染出麻辣鲜香。
仍然是各种风味的讲课,不过,这次的心态变成了,我还有哪些没懂的地方,我为什么没有弄懂。
安排住的地方巨坑。是个公寓改造的。还有天然气。一洗澡就有刺鼻气味充满整个房间。在提心吊胆了两天后,我搬回家住了。
再一次步入考场时,已不再有紧张、兴奋、忐忑、纠结等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在没找到座位号对应的机器时,也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果然是这种场面见多了,就会失去激情么。
考试结果还是每道题骗点分,第二题的暴力分都丢了,就这样都能是一等奖的最后一名。霄哥的第一题写的正解,但是因为不明原因只拿到了50分。但他还是进了冬令营考试的前十,却无力扭转综合排名。
霄哥退役。
我因为之前的成绩比较好,以第四名进了所谓的前12集训队。值得一提的是第12名仅领先第13名0.02分,原因嘛……因为参加营员交流可以加0.5,参加闭幕式表演可以加0.5,而第12名的同学愣是凭借这两样多了1分……
第13名当然成为了年度悲情人物。再一次说明OI赛制的不科学性。
当最终只剩下你一个人时,才发现原来修行的道路是如此的孤独。Hobo、霄哥、leo、yyf、farter都离开了305。幸好还有钟神等高二众填补了进来,恍惚间感觉305迎来了新纪元。新的一批年轻人按照他们的方式重新布置305,按照他们的习惯分配座位,按照他们的喜好涂画黑板。
2013级退役的OIers的痕迹仿佛一夜之间,就再也寻不着。
慢慢地,OI离我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我开始各种怀念以前的生活,细数走上OI路上后的各种遗憾各种失去,甚至有段时间我想给学弟学妹们说别搞OI了。虽然他们还是前扑后继。
蜜月之后如此迅速的疏远,我有些措手不及。
说起来,还帮一位生物竞赛的妹纸养了一段时间植物。在它快要死的时候我还回去了。
之后便是独自为CTSC奋战了。在霄哥决定回乐山后,305除了我,就没有高三的OIer了。
这段时间的心理斗争更加强烈。
一方面,只剩一个人,不免心生倦怠,很多杂念涌入进来,我没法专注于OI;另一方面,我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薄弱之处,是思维上的缺点,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弥补。
所以,表面上是在刷题,心里还是很矛盾的。
不过还是认真做了一些题,一些POI,一些PE,还重拾了HDU的ACM Steps,狠下心做掉恶心的搜索和模拟章节,刷到Rank 1。而这一次的集训队作业的挑战更大。需要出三道NOI难度的题目,还要写一篇学术论文。三道题目我都是改编或者加强的,因为缺乏日常的积累,没有什么新奇的idea。论文的话,在某一天灵光一闪想到一个猥琐的搞法后,选择了容斥原理作为题目。
事实证明,写论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还要用latex来排版的时候。
然后我果断在交作业时忘了交tex源码,并因此而扣分了……
CTSC提前到了4月。我的最后一战便也提前了。
“我要以第7名的成绩退役。”(12人中的前6名进入面试)
谁知,一语成谶。
第一场考试,因为对自己数学能力过度自信选择第二题,结果在搞出期望的式子后对方差束手无策。出题人竟然是使用的待定系数法,而这恰恰在不久前的UESTC的校赛中,CD使用了并告诉了我,我却没有记起。第三题写的是某种高效的暴搜,结果WA的点比TLE的点多很多。第一题竟然又是搜索。有人戏称这是在选“国家暴搜队”。
考完之后,当天晚上张老请来lkq还有lxh来帮我改答辩的东西。虽然几乎大部分东西都被否认感觉很不爽,但是我偏偏憋不下这口气,改slide改到凌晨一点。事实证明这点付出还是有用的。答辩时我最后一个出场,完成了我迄今最成功的一次演讲,从语速语调,到时间分配,都恰到好处。令我惊讶的是,居然没有人提问。或许大家都饿了想吃午饭吧。
感谢那两位学长级人物的修改建议。最后我的论文答辩分数排到了第三。
第二场考试前,我做了两个预测:一个是不会再考概率,一个是一定有提交答案题。事实证明我的两个预测都是错的。考试时我高估了试题的难度。我找规律楞是找出了第一题的满分做法,第二题涉及大整数和字符串不敢多碰,第三题是个简单的贪心我却往动态规划想,最后写的还是错的。
你能理解在机房外等成绩时听到自己果然是第七名时的心情吗?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是有一种世界崩塌的感觉。
竞赛总管文老师直接拍拍屁股,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不久之前,生物竞赛的那位妹纸也止步国家队选拔赛。
下午在后排远远围观前六名的面试,心不在焉,甚至脑海中还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前几天写好的稿子。
Hello everyone, I’m Wang Di from Chengdu No.7 Senior High School. Today, I feel quite
honored to stand here, having a chance to compete to be a member of national team of
China for IOI 2013.
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教室,身后是喧哗的掌声。
OI,再见。
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
越简单 越幸福 退役了
不过我不讨厌这个结局。
谨以此文,感谢一直支持和帮助我的父母,张老、林老等老师,以及Hobo等我的好基友。
Wayne Wang 11 April 2013